【墨义网 www.moyi520.com】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考古发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晚期乌鲁克时期的一尊母羊头的泥像【考古发现51急!急!急!】

发布时间:2023-11-19 08:22:05来源:墨义网编辑:墨义网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这是一张拍摄的关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晚期乌鲁克王国时期的一尊母羊头的泥雕像。

照片中的这尊泥像发现于伊拉克穆萨纳的塞马瓦以东30公里处的古代乌鲁克遗址中,这座古代城市遗址位于幼发拉底河干涸的河道河床以东。

泥像以赤陶土烧结而成,其高度约9.52厘米左右,长度为13.65厘米。

这尊泥像来自于古代乌鲁克遗址神庙之中,在它的后脑和下颚处有着销孔,可以判断其是神庙中的某个装饰物的一部分。

羊头的后脑部有些凹陷,右耳已经折断,其他部位稍有磨损,但看起来惟妙惟肖。

乌鲁克时期以苏美尔城市乌鲁克命名,其见证了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生活和苏美尔文明的出现。

同时,羊在古代苏美尔文明的社会经济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考古发现,羊毛纺织品是苏美尔人的主要服饰,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大型作坊中生产出来的。

这种专门以羊毛制作纺织品的作坊往往会雇佣数百名妇女,其产品除了满足当地人的需要,还会通过海陆运输出口到其他地区。

而在发掘出土的乌鲁克时期的圆筒印章上的图像,也有部分雕刻着羊毛纺织者的形象。

在这些图案上,受到雇佣的纺织女工往往将自己的头发扎成猪尾的样子,这是区分纺织女工的主要特点。

除了这个由赤陶土烧结制作而成的羊头雕像,在乌鲁克遗址中还出土了其他由石头和陶土制成的雕像。

事实上,在对苏美尔文明的发掘中,羊的形象经常以雕像、壁画浮雕的样子出现。

照片中这件造型非凡的羊头泥像,有着晚期乌鲁克王国的典型艺术风格,其精美程度非常具有代表。

另外,乌鲁克时期的一些石雕(例如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乌鲁克海槽”)和圆筒印章上雕刻有羊的场景,显示了其与生育女神伊南娜(也称伊什塔尔)有着关系,其被作为伊南娜女神的象征。

1955年8月25日,H·C·邓肯将这尊羊头泥像和六块楔形文字泥板一同交给大英博物馆鉴定中心鉴定。

1955年9月29日,这些文物所属的时期被确定,博物馆提出对这些文物的收购意向,双方进行进一步的交涉。

1956年7月14日,邓肯将这些文物出售给了大英博物馆,其被陈列在中东展厅展览,编号为132092。

此外,乌鲁克时期始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其也被称为原始文学时期。

这一时期从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的原始红铜时代开始,一直到青铜时代早期,具体而言处于乌拜德时期和杰姆代特·纳斯尔时期之间。

乌鲁克时期的晚期,见证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楔形文字的逐渐出现,其对应了青铜时代早期。

在这一时期青铜和圆筒印章逐渐开始流行,而陶器绘画开始逐渐衰落。

关于乌鲁克时期这一历史学术术语,是在1930年巴格达的一次会议上与乌拜德时期、杰姆代特·纳斯尔时期一同被提出。

虽然乌鲁克时期的具体年代至今仍有争议,但其大概的范围涵盖了公元前4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这个年代范围得到了大多数历史学家的认可。

从公元前3500年左右,是乌鲁克晚期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或更早一些。

在乌鲁克晚期,乌鲁克时期最典型的文明特征也开始出现,如新的工艺、技术的出现;比较呈规模的城市建筑;国家机构以及乌鲁克文明在近东地区的扩张。

公元前3000年至前2900年,乌鲁克文明进入另一个阶段,即“最终乌鲁克”时期,这个时期有时也被归入乌鲁克晚期,其又称埃安娜第三级时期。

在这个阶段,乌鲁克文明在近东的不同地区结合当地文明发展出了许多独特的当地文化,而相对的,乌鲁克文明开始衰落,新的以杰姆代特·纳斯尔古城命名的历史时期开始。

·以史为鉴,读史有感,欢迎交流!

参考资料:

巴内特和怀斯曼于1960年著作,“50件古代近东艺术杰作”(第10-11页,第2号)。

摘自杰罗尔·S·库珀于1996年发表的“二十一世纪古代近东研究:威廉·福克斯韦尔·奥尔布赖特百年纪念会议”(第10-14页)。

罗杰·马修斯于2002年所著,“黑暗土丘的秘密:杰姆代特·纳斯尔1926-1928,伊拉克考古报告”(卷6)。

M·S·罗斯曼于2001年编撰,“乌鲁克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及其邻近地区:国家形成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

R·麦克·亚当斯于1981年编著,“幼发拉底河中央泛滥平原古代定居点和土地利用的历史发现”(第60-81页)。

标签: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